,事情是当初老太太定下的。
如果老太太不张嘴,任何人都不能提这个。
王熙凤又转移话题:“探春的婚事说是这回定下了,政二叔在河南按察使的位置上结的亲家,夫家的老爷是一省提学呢。现在就剩下惜春了!”
贾琏听出点端倪了,坐直了身子:“有事就说,别兜圈子。”
王熙凤这才笑道:“巧姐的婚事,老爷该上点心了。”
贾琏……,我特么的还不到三十岁,就要做岳父了?再过几年,是不是要做外公了?
“行,我记住了,回头遇见合适的,我会去问问。”贾琏对付了一句,这种事情别反驳,否则一堆话等着你。
天气太热了,晚上随便吃了一碗稀的,贾琏便丢下筷子:“不吃了,没胃口。”
黛玉过来伸手探了探额头:“不是中暑了吧?”
宝钗笑道:“那不能,刚才吃了好些西瓜。”
几个小的排队整齐,来到书房里问安,巧姐已经是大姑娘了,贾荃也长高了许多。
巧姐也不怕热,抱着贾琏的肩膀低声问:“父亲,母亲说您要给我说夫家?”
贾琏对巧姐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头一个闺女,确实稀罕了一点,偏心的比较多。
“咋了,你不乐意啊?”贾琏打趣一句,巧姐轻轻的推了一下父亲,低声道:“我听说了,老太太想和史家结亲呢。”
啥?贾琏顿时眉毛倒竖,声调也变了:“你母亲怎么说?”
巧姐瞬间明白了厉害,压低了声音道:“母亲看不上史家。”
贾琏这才点点头,起身走贾荃跟前,拍拍脑袋,抱是不可能抱的,俩小闺女倒是伸手抱了一下。
再次面对贾荃时,贾琏严肃的告诉他:“荃啊!这都是你的姐姐妹妹,你要好好读书,尽快成才,以后要护着她们别吃亏。”
贾荃瞬间有了使命感,拍拍胸口:“父亲放心,保准没人敢欺负姐姐妹妹们。”
巧姐领着弟弟妹妹出去了,贾琏一个人在书房里,自己打扇子,靠着躺椅仰面沉思。
一身清凉的袭人过来,夺了扇子给他扇风,贾琏也没反应,继续走神。
史家没落了,或者说,那批老勋贵,只要留在京城里的,前后都没落了。
稍微有点起色的牛家,随着牛继宗病倒了,再次滑落。
勋贵的后代们,顶着祖辈的余荫,日子过的一年不如一年。
倒是敢于出去闯荡的东平王、西宁王,如今算是割据一方了。甚至王家都占据了安南。
一个家族行不行,那很是看人的。人不行,再牛逼的家族,该没落也还是要没落。
甚至没落到女的要做小四了!
真不知道她家里的长辈们,走在外面,怎么抬得起头。
贾琏倒是听说了,柳家冯家各有年轻人出去闯荡了,走的很远,有去西域的,也有下南洋的。
当值的袭人蹭了几下,给足了暗示,贾琏示意她自力更生。
屋里多亏有冰盆,不然如此剧烈的运动,真不怕中暑呢。
袭人倒是真不怕,她更怕是的没个孩子,以后在贾家难以立足。
袭人比较在意面子,每次回娘家,都是穿金戴银的,摆足了姨娘的面子。
这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人之常情,可以理解。贾琏也不挑她错,反而给她好几个贵重的首饰。
相比之下,晴雯和香菱是真的淡薄,鸳鸯太聪明,看不出端倪来。司琪呢,大大咧咧的,有点朝傻大姐的方向发展了。
这不,袭人出了一身的汗,使唤司琪帮忙打水进来。嗯,这院子里,一般的丫鬟都不让进,能进的也就是这几个了。
这规矩怎么来的,贾琏都不知道。
明年就三十岁了,贾琏虽然依旧精力充沛,但也有点猛虎架不住群狼的意思了。
擦了身子躺下休息,袭人取来冰块,最后加一次,这才跟着躺下。
修铁路的事情,在天下人期待的眼神里,总算出了一个五年规划。
计划五年内,修三条铁路。
一条是通往辽东的,一条是通往武汉(汉口)的,一条是通往金陵(浦口)的。
后面两条自然是京汉线和津浦线,正儿八经的大动脉,这个是必须要修的。
至于如何修,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规划上写的很清楚。
朝廷的经费有限,五年内修三条路,压力太大,所以,鼓励民间投资,投资方式是购买铁路专属机构,铁路事务局发的股票。
嗯,铁路事务局,是贾琏搞出来的新样,为何要搞这个局呢?原因也很简单,原本的驿站系统,那么多人如何安置,这是个问题。
所以呢,铁路修到哪,原来驿站系统的人,大部分直接纳入该局,经过培训之后,重新上岗。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崇祯就小看了,后果很严重。
所以呢,世界上有几类人,万万不可小看。邮递员是一个,落榜美术生是一个,私盐贩子是一个,最最不能小看的是图书管理员。
贾琏将此事上奏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复,专设铁路事务局,总领铁路修建运营事务。
该衙门为侍郎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