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借一步说话(2 / 3)

广东巡抚知道这事情就不干了,直接上奏内阁,说明情况。

南洋水师和南洋新军是怎么来的,内阁应该很清楚。新任总兵不敢碰由两广总督统辖的南洋水师,也不敢碰南洋总理大臣统辖的新军第一镇和第二镇,惦记上南洋新军第三镇了,真当广东巡抚是软柿子对吧?

行,交给你管,今后所有开支,你来解决,广东地方上不管了。你能让中央财政出这笔钱,广东地方巴不得。

岳齐是内阁大臣不假,分管兵部也不假,原则上全国的地方军队以及京营的一部分也归他指挥也不假。

问题是你要抓权利,让户部帮忙出钱,那就要好好说说了。

这主要是广东太过特殊了,这个省真的需要这么一支军队的存在。

别的省份的驻军,说的难听一点,都是为了镇压地方作乱而存在的,规模都不大。一个总兵,一个副将,一个参将,实际兵力不超过五千人。就这还是经济不差的省份,经济差的省份,有个三千人就算不少了。多了真的养不起。

还有一个事情,内阁也在翻旧账。当初主持全国的军队变法,完成了京营的变法后,是谁力主地方不改的?还不是岳齐么?

现在你抱怨地方军队的问题,当初有机会一起改变,你却停下了。说说,到底为何?

反正就是抄家咯,事关兵权,这就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军队这个烂摊子,当初就是不能碰的火药桶,借着当年李逆的草原治乱,岳齐有机会整顿京营。后续的各边就没继续搞。

出任兵部尚书后,岳齐陆续的调整各地的总兵人选,基本完成了兵部对各地驻军高级军官的控制之后,更不碰各地驻军的事。

现在你拿南洋新军的事情来说事,能不吵起来么?

这事情看似与贾琏毫无关系,内阁还是给贾琏发了一份通知,让他这个内阁候补大臣列席一下。

于是贾琏就到场了,落座后发现,今天这个会的参与者还不少,内阁大臣都到场了,兵部尚书也到场了,户部尚书也到场了。

照例先传阅两份奏折,一份是广东总兵的,一份是广东巡抚的。

看完之后,贾琏明白了,这哪是奔着南洋新军来的,这是奔着我贾琏来的。

为啥这么说呢?南洋新军的总后台是谁啊?幕后大佬是谁啊?还能是谁呢?

看懂之后,贾琏面带微笑,也不说话,看着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吵架。

为啥吵架,当然是为了钱。

兵部尚书的意思,原则上天下兵马归兵部总管,天下财政归户部管,所以这军费户部得出啊。

户部尚书则很干脆,没钱!地方驻军的军费,在地方财政上交时已经扣除了,你凭什么让户部出钱?

要钱没有,要命更没有,兵部想法子解决,反正每年兵部的拨款,户部如数下拨,都没敢漂没。

敢漂没的官员,过去几年都被拿下了。现在户部的很多权力,受到了内阁和督察院的严密监视,凡事都要跟你讲流程。

兵部的理由也很充分,南洋新军的情况特殊,应该与京营同样的情况处理,由户部统一拨款才对。

户部尚书直接喷了兵部尚书一脸的口水,破口大骂:南洋新军成立的时候,也没找户部要一文钱,你算哪根葱?当户部好欺负是吧?

被喷之后的兵部尚书,掩面不语。内阁诸位大臣看着洋洋得意的户部尚书,一言不发。

最后还是岳齐站出来说:“事情,总要有个解决办法吧?兵部的合法权利,应该得到维护。天下的兵权,不能不受控制?”

李清也站出来义正词严的附和:“兵权不能归地方,否则日久之后,必有藩镇之祸。”

兵部尚书得到了两位大佬的撑腰后,调转枪口对着贾琏:“贾公,您说句话。”

贾琏双手一摊;“此事与贾某何干?”

兵部尚书道:“南洋新军乃贾公所创,如何与贾公无关呢?”

贾琏笑了:“既然非要我说话,那我说一句话,大家如果觉得没问题,那就按我说的办。”

这下所有人都不吭声了,你说话就按你说的办,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林如海,没法子,没人能压住贾琏,只能指望首辅兼老丈人了。

林如海无奈的咳嗽一声,语气缓和道:“不器,好好说话。不要阴阳怪气!事关兵权,不是小事。”

贾琏笑道:“诸位都没听我说的啥,就给下如此结论?那我还是闭嘴吧。”

方颂及时的送上助攻:“是啊,反正不器说与不说,都不是,说的多,错的多,不如一默。”

林如海瞪着方颂:“你别捣乱!”

方颂辩解道:“怎么能说是捣乱呢?有些人都在等着不器说话,然后拿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挑毛病呢。”

所谓真相才是快刀,就是不能说而已。现在方颂把真相说出来了,林如海也有点恼火:“闭嘴,显得你能是吧?”

如今的格局,皇帝都不搞一言堂了,何况首辅乎?

“集采众意,总不会有错吧?”潘季驯也帮忙缓和气氛,他才是真的超然,已经准备卸任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