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无题(2 / 3)

工程学院后,两地的工商发展极快,昔日最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点被追上的意思了。

尤其是钢铁产业,传统的工艺,无法与近代工艺相抗衡。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在其他领域也压传统手工作坊一头。

这些变化一开始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侵蚀着江南传统的优势产业。

比如说松江的布,这些年就渐渐的被山东的布追上了,不是比质量,就是比价格。

当然更惨的不是江南,而是朝鲜和日本的本地纺织业,在山东机器布的冲击下,本土的纺织业被冲击的稀里哗啦。

对于朝鲜而言,倒是没什么,爸爸做什么都是对的,绝不反抗,只能跪的更彻底。但是对于日本而言,那就不一样了。

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失,本地产业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日子越来越难过的各藩之间的相互征伐渐渐的抬头。

当内部矛盾无法平衡的时候,对外转移矛盾几乎就成为了必然。

德川幕府把几个闹的比较凶的大名叫来开会,得到了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要封海了。

不能任由周帝国的商品继续肆虐本土的产业了,否则大家都得去要饭。

海禁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因为周帝国的强势,幕府方面执行海禁并不坚决。

一句话,得罪不起大周帝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现在内部的大名们团结起来,要求实施海禁,幕府将军德川就有点为难了。

“周帝国的大兵压境,该如何应对呢?”一句话,德川幕府不愿意得罪大周。苦日子虽然难过,但德川将军的个人的日子还是舒坦的。

一句话给下面的大名干沉默了,这会等于没开,散会之后,野心不大的大名便就此作罢,却有两家大名很是不服气。

“如此没有担当的将军,不如反了,上洛吧!”回到藩属的长州藩毛利,召集下属开会。会上有人喊了起来。

毛利看了看喊话的吉田,有点头疼的摇摇头:“再等等吧,看看其他大名的反应再说。”

“大人,如今大周的商船连南洋大米都运来卖,本藩收的大米都卖不上价,下面的人心浮动,不能坐视不管啊。”

毛利还是摇摇头:“无论如何,不要当出头鸟,可以组织人去隔壁弄点人回来,卖给周帝国的商人。”

没人带头跟周帝国作对,仅仅靠一家大名,毛利真没那个胆子。

为了搞钱,长州藩决定出去抢邻居,另外一家则采取了别的策略,当然也是出去抢,只不过萨摩藩的岛津家,一直去琉球抢。

以前只是抢人抢粮食抢钱,现在萨摩藩决定再大胆一点,直接侵吞琉球。

已经进入八月,承辉帝还是没回京城,甚至决定要在热河养着,过完中秋节再回来。

贾琏的日子与以前差别不大,每日都有很多事情要忙。

这一日研发厅那边收到两份请求,都是希望能在江南办一所工程学院。发出请求的分别是金陵知府和苏州知府,从公文中得知,当地的士绅都有这个愿望,愿意自费出钱出地方,只要研发厅解决师资力量即可。

江南还真有点开风气之先河的意思,贾琏的实学教材,江南民间卖的就很不错,不过都是盗版,贾琏收不到办税。

公文中详细的介绍了,最近几年江南各地多有私学用实学教材自学,主要是一些读书科举无望者。还有就是一些工商大户组织工匠学习。

这玩意怎么说呢,不是说你自学能学会多深的,太吃天赋了,有老师教跟没老师教,能一样么?

只能说,江南各地感受到了工业生产的压力后,自发的开始向这边靠拢了。

不得不承认,长江两岸才是发展工业的最佳地点,怎么说呢,工业离不开大量的用水,还有廉价的运输。

这两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谓得天独厚,这地方真不缺水,自然灾害也不频繁,长江可谓黄金水道,苏松二府,水系四通八达。

没有优异的自然条件,这地方凭什么自古工商业发达呢?别的不说,水运的成本跟陆地运输成本,能一样么?

为什么大运河一直都受历朝历代的重视,原因很简单,水运的成本最低。

东西走向的河流,可以说是上天赐予中华大地最宝贵的财富。不信你看看世界地图,这几乎就是独一份的地理条件。

欧洲没有形成大一统,一定程度就是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缺乏东西走向的河流。当然了,欧洲还有其他的很多问题,比如说前期宗教势力的庞大,导致世俗社会的君权长期被压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拿破仑夺过皇冠自己戴上的举动,可谓是欧洲版的开一时风气先河。

要办工程学院,贾琏自然拍手欢迎,这边正处置呢,打算派人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办学选址的事情。随即又想到两江那片地方,因为经济都不错,素来不是铁板一块的局面,贾琏也有点头疼。现代社会的江苏是个缝合怪,搞个联赛都能搞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办学的事情,估计金陵和苏州都能打起来。

这个事情的主导权,必须抓在手里。

就在贾琏谋划如何让两地出钱办学的时候,鸿胪寺那边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