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2 / 3)

后四人朝着机场外面走去,庾炎已经研究好如何搭乘高铁了,等到了火车站直接购票就行。

她会韩语,交流不成问题,自动接管了小分队在韩的行动安排。双蝉小小声跟墨非道:“庾领队好厉害!会外语的都超级厉害!”墨非:“我也会韩语。”

他能够做到听说读写四门语言,在这方面也算是有点天赋吧,打小学外语就很顺畅。

佛华采慢悠悠地插话:“我也略懂。”

以前出门打比赛的条件一般,靠他人不如靠自己,赛事不是在中国就是在日本和韩国,学点潦草能交流的日语韩语并不困难。这俩语言太好学了,反正他不是为了考证没那么高要求,囫囵吞枣地就学会了。

双蝉:"?!”

她碎碎念:“回去了以后真的要多多学习了!”可恶,怎么都会!

那我也要会!

学霸不允许自己有短腿科目,尤其是置身在其他学霸之间的时候。满尾千绘来得要更晚一些,夜幕降临了才跟老师到了酒店。“我见到双蝉的名单了,她已经确认到了地方。“提及这位半年前的对手,满尾千绘兴奋不已。

米持多幸抓住她的胳膊,拉了一把,避开了后面差点要撞上满尾千绘的人。那人根本没有想要让路的意思,听到了日语后,翻着白眼骂了一句“阿西吧”,四仰八叉地走了。

米持多幸没多计较,这里毕竞是国外。

“小心一点,”他嘱咐学生,“坏人太多了。”满尾千绘:“我知道了。”

被这么一打岔,刚才见到双蝉签字确认的情绪都断了。日本棋院那边派来的领队正在领取房卡,一边道歉一边鞠躬地跑来,高难度姿势也是独一份的讲究了。

三人往楼上去,寻找自己的酒店房间。

已经入住的双蝉则是看着这次的赛前新闻报道,听佛华采给她讲故事。“我那会儿第一届,来的才是15个国家和地区的棋手,竞争性没有现在强,但那会儿大家都很兴奋,这么大的世界赛事太少了啊!”当时的围棋比赛不多,日本占据世界棋坛的巅峰,想要学棋就得去日本,中国人、韩国人入籍日本的也有几个。

佛华采回忆着:“最多的时候,差不多得有68个国家的参赛者,应该是北京奥运那两年。”

算是世锦赛的巅峰期了。

双蝉:“好多人!”

佛华采:“是啊,好多人。”

参赛者多了,来自的国家和地区也多了,围棋从中日韩的三国战扩增到了世界范围。

前34届世锦赛里,有18个冠军都由中国棋手获得,日本夺冠8次,韩国5次。

由于赛事给到了地区名额,香港和台湾也有棋手来参赛,香港棋手在1986年拿到过一次冠军,这时候大陆已经不派职业棋手来参加比赛了。赛事慢慢地规整起来,规则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双蝉:“上次世青赛,我看有很多人下棋没有那么好,这次比赛也会这样吗?”

中日韩拿名额很紧张,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双蝉的世青赛名额先是全国少儿赛的U12第一,再是跟聂骏晨的三番棋,好一阵复杂;

满尾千绘是直接挑战棋院名额获得者,硬抢下来的;韩国棋手也是选拔赛得到的名额。

欧洲和美国这些地方的棋手,本土的围棋不太普及,矮个子里挑高个,大师赛冠军放中日韩的赛事里,连名额的边边都摸不到。小小的世青赛,就是大大的业余世锦赛的缩小版。给出这个问题,是双蝉寻思着都不限制年纪了,世锦赛会不会比世青赛的参赛者更厉害?

整体来说是的,只不过人数的扩增导致了上下限差距拉大罢了。双蝉顶着业7来的,依靠晚报杯冠军的分量才拿到了这张入场券。但参赛者里的最低段位是业余4级,指望其棋力多么精深就没戏了,能坚持下棋已经是他努力的结果了。

“我明白,"双蝉点点头,“不同的环境长出的植物不一样,悬崖边的树木可能没有地里的高大,这不是它偷懒。”

学棋条件不同,中日韩还是太过优秀了。

围棋只靠顶尖棋手是走不下去的,街头巷尾的棋盘才能源源不断地诞生职业棋手,补足新鲜血液。

这里不仅上至业余7段、下至业余4级,同时还有着73岁高龄的棋手,和11岁低龄的棋手。

从段位、年龄的差距来看,围棋发展得确实不错。墨非拎着文件夹跑进来,屋子里的人已经从比赛聊到了明天吃什么。双蝉啃着干脆面:“我塞行李箱带来的,我妈说韩国没吃的,怕我饿着。”现去超市买的一堆零食,生怕饿到了孩子。双蝉不太理解什么叫做没吃的,现在居然还有闹饥荒的地方?!佛华采:“给我一包,我也想吃了。”

双蝉立刻带着佛华采吃垃圾食品。

墨非……”

你俩真的是够了。

他本来想找双蝉说一下这次比赛的强劲对手,名单还是刚去找来这边干活的棋协成员确认的。

谁晓得她一点紧迫感都没,居然优哉游哉地吃干脆面?佛华采推了一下棋盘:“说吧,都什么棋风,我模拟一下,给小双蝉当陪练。”

他现在的水平去打一线七段以上有点困难,凭借丰富的经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