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1 / 2)

“订婚了?!”

笑意骤然消失,季松眉心一跳,下意识认为她在骗自己。

一定是托词。

她不想和自己扯上关系,所以用婚约来搪塞自己。

季松有些惆怅,为她搪塞自己;但惆怅之外,更多的却是蓬勃而生的胜负欲——

这位沈姑娘,很讨厌他。

如此,他倒一定要将她娶回家了。

季松笑,刚要端起茶杯喝茶,忽然意识到这简陋的小木桌上并没有茶盏,只好收回了手,颇有些无奈地笑:“沈姑娘当真订婚了?”

季松言语温和,沈禾只得苦笑:“公子觉得,女子会用自己的婚事来开玩笑吗?”

“女子清白何其重要,哪有人会用婚约来用作搪塞。我虽为男子,却也知道这一点。倘若是别的女子,我自然不会怀疑,只是,”季松又笑了:“沈姑娘是巾帼英雄,对着匪寇依旧据理力争,未必在意这点。”

沈禾正要反驳,忽见季松前倾身体。他挑眉:“姑娘……莫不是被我的名声吓到了?”

沈禾口中的话便说不出来了。她垂眼,下意识地轻咬自己的嘴唇,难得露出一些女儿娇态。

季松之名,不仅声名狼藉,而且享誉京城。

季松纨绔得毫无新意。

宁远侯名震天下,平生最得意的事情不是得以封侯,而是在封侯不久后的天命之年添了个儿子。

更令他得意的是,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得不像话。

宁远侯引他为傲,日常对他很是娇惯,却也用心地培养他,四处寻了名师教导他,还特地向老师们保证:倘若这孩子犯了错,不必顾忌他的颜面,狠狠责罚这孩子便是。

在无数名师的指导下,这孩子文武双全,偏生又老成持重、宛若成人,满京城的勋贵们看着他忍不住地老泪横流、扼腕叹息,恨不得把自己崽子换成宁远侯家的小儿子。

彼时逢年过节,勋贵们互相聚会走动,回家后那群公子王孙便免不了一顿打,据说勋贵们揍人时只有一句话——你怎么就不能和宁远侯家的小五学学?

截止到十岁,季松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全京城勋贵子弟的噩梦。不过很快,季松就成了全京城勋贵叹息的负面典型——

季松四岁时没了母亲,父亲又常年在外,公务繁忙,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看顾。等宁远侯回京述职时,猛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小儿子已经被人带成了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

宁远侯没难过太久,因为难过很快被愤怒所取代——

小儿子确实聪明,即便做了纨绔,他也是纨绔堆儿里的头目,让人听见姓名就忍不住摇头的主。

什么把成国公的小儿子丢在陷阱里、他带着一堆人听对方哭了整整一个时辰啊;什么和安远侯的小儿子打赌,结果设套脱了他的裤子,让他光着屁股走了二里路啊;什么在成阳侯的小孙子纳妾时在外头放鞭炮,害得他差点不能人道啊……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隔三差五就有勋贵来告状,宁远侯气不可遏,做家法的藤条都快被他挥舞出火星子了,小儿子也被打得好几个月卧床不起。

可他能下床后,又开始祸害公子王孙了。

宁远侯没办法,直接把他带到了辽东。

宁远侯的意思是,把儿子带在身边管教,即便不能让他迷途知返,也能稍微控制下局面,免得他惹到不该惹的人、害得全家销户。

太上皇复位的第三年,季松被父亲带到了辽东,那年他十三岁。

两年后,十三岁的沈禾跟随父亲来到了京城。她虽然没有目睹季松闹腾的盛景,但季松的斑斑劣迹,却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甚至能听到季松在辽东的近况。

到辽东后的季松确实不再祸害公子王孙了——主要是辽东也没公子王孙给他祸害。

但他也彻彻底底地放飞自我了,一年倒有一百五十天在外头寻欢取乐。

至于为什么只有一百五十天……

原因也很简单:辽东地处边陲,冬长夏短,一年有半年能把人骨头冻裂,人们窝在家里还恨不得裹着皮毛、喝着美酒烤火,哪里敢出去呢?

冬日出去找乐子的人……那不是找乐子,那是脑子有坑。

剩下的半年里,季松要么喝花酒、赌银子,要么就和人打架狩猎,总没个正形。

不过说来好笑,季松喝花酒竟然只是喝酒听曲——

据说是季侯爷出身将门世家,唯恐家中子嗣沾了女色、废了身子,为此立下了严苛的家法,严禁家中子嗣渔色,违者家法处置。

有这么一条铁律在,季松虽然不时去花楼消遣,却不敢做些什么。

朋友调侃,季松便梗着脖子说花楼里全是些庸脂俗粉,他看不上。

不过什么聚众闹事、赌钱打架、走狗斗鸡……季松是行家里的行家。

提到季松的名声,沈禾垂头轻笑,片刻后抬起头来。

沈禾忍俊不禁:“我哪里是什么巾帼英雄,不过是自家的事,执意要争上一争。”

“至于五公子的名声……传言不可尽信,我既然不信,也谈不上什么被吓到。”

“不过订婚一事,确有其事。”

“我二人同是苏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