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七日哀悼(中)两章合一(2 / 4)

万国之国 九鱼 3527 字 14天前

君士坦丁堡的朝廷也会对他发难。

让后来人瞠目结舌的是,拜占庭帝国确实存在着总督或是将军在争斗(无论是战场还是政场)失败后,失败那一方被收回所有权力,财产,连同所有的子嗣与亲眷被处死或者是流放的事情,而随他一起作战的士兵也会被剥夺土地的所有权,成为奴隶。

这样的状况就令人尴尬了,毕竟军区制之所以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得到人们的推崇,并且确实稳定了帝国的根基还能够击败如萨珊波斯这样的大敌,正是因为将领和士兵都在保护自己的土地,可现在这份土地的使用权被证明是可以收回的……

一个军区总督或是将军在仔细计算了一番之后,他会发现,如果他将这个军区中的所有土地,或者说大部分土地全部揽在手中的话,他的财富将会增加到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他不需要多么多士兵,只需要农民与工匠,而只要从这些税赋中抽出一部分出来去雇佣突厥人、法兰克人,甚至于匈牙利人,都要比他继续让这些土地留在士兵手中更合算。

而且他们总不能拿个士兵去贿赂君士坦丁堡中的大臣,但金子可以。

所以,另一个办法就简单的多了,只要从士兵手中买地就行了——士兵的土地虽然是世袭的,但允许自由买卖。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叫人熟悉的词语——“土地兼并”,而这些总督,将军在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后,他们并不会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去和蛮族战斗,反而会剑指君士坦丁堡……

与原先的良性循环相比,这无疑是个恶性循环。

皇帝在这样的年纪依然决定亲征,却在遭遇了挫折后一蹶不振,变得怯懦胆小,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没人能够在迎击强大的敌人的同时还能够兼顾自己脆弱的后背。

十字军们尽可以嘲笑皇帝的懦弱无能,但若是他们若是站在他的这个位置,即便能够与当初的查士丁尼大帝相比,也很难有所作为,除非他愿意脱下身上层层迭迭的长袍和斗篷,抛下王冠作为一个军人,而非皇帝出现在战场上,拜占庭帝国的荣光才有可能被其挽回一二。

塞萨尔并不知道三百年后,确实有一个拜占庭皇帝无比壮烈地行使了这个权力。

他的视线落在名单上。塞浦路斯的军区总督为何总是匆匆而至,匆匆而去,近几年,甚至有人不断的在推辞这个职位也是有原因的。

塞浦路斯在公元前十世纪就成了东地中海上的贸易和转运中心,公元前 708年亚述人征服了这里,公元前560和前540年埃及和波斯先后入侵,公元前 33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又成了这里的主人,公元前 294~前58年,塞浦路斯属于埃及,直到公元前58年被并入罗马帝国……

经过了如此之多的王朝与君主,塞浦路斯已经被各个家族势力瓜分的差不多了……

塞浦路斯一方面期望得到帝国的援助,来帮助他们抵抗自埃及而来的撒拉逊人。但另外一方面,几个大家族与数十个小家族已经在这座岛屿上经营了数百年,若是外来的总督要求他们让出手中的土地,他们绝不会愿意,而他们缴纳的税金又远远不足以筹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即便是对于大皇子,他们也不是那么心悦诚服,俯首帖耳。大皇子能够从他们手中得到的东西并不多,若不然他也不会用一箱子伪造的希腊火来骗走那个塞浦路斯贵族一万个金币了。

科斯塔斯一开始就对这桩阴谋不看好,就算没有公主安娜与塞萨尔的婚事,塞浦路斯也未曾成为公主的嫁妆而引来十字军,他也不认为在最应该众志成城的时候,却还在如同篓子里的螃蟹相互撕扯的众人,真能将大皇子送上拜占庭帝国皇帝的位置。

因此当他决定出卖其他人的时候,心中没有一丝负担,只不过他也没有想到,要让塞浦路斯彻底臣服,只需要三天。

这个记录让后世的人都觉得不可能,即便只是纵马奔驰,从塞浦路斯的拉纳卡到克里泽斯群岛也需要奔驰整整一天一夜,而一些家族建立起来的行宫与堡垒,也未必会逊色于皇帝的要塞,一些堡垒甚至建造在突出的海崖上,有着居高临下,御敌于关的优势。

所以,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它的名字是“七日哀悼”,而非三日哀悼,人们说起这场平乱战役,总是下意识地将开端和结尾的那四天算了进去。

但塞萨尔已经明确了,他所需要对付的塞浦路斯人,并不如人们以为的那样多。

参与反叛的几个家族,多数都在塞浦路斯的北侧,他们面对着拜占庭帝国,突厥人以及亚美尼亚人,受到埃及的撒拉逊人攻打的频率要低一些,而更远处的东侧,因为波途较为遥远,以及可能受到基督徒国家的两面夹攻,撒拉逊人也很少会选择在这里登陆。

最为危险的是西南侧的几个大家族,他们早就期望着能有一个性情强硬,深得天主眷顾的领主来统治他们了,这位年轻的领主,其他不说,至少亚拉萨路的国王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而就他们所见,另外两大骑士团的大团长对他也是青眼有加。

他唯一的缺憾就是缺乏基础,但有时候缺乏基础,也是一件好事,十字军们能用他们的骑士入股,而塞浦路斯的贵族们可以用他们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