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饭店开业(1 / 2)

随后的一周时间里,林璃跟林老三每天按着计划培训着服务人员,改进厨师们的炒菜流程和各种手艺。让她一直心心念念的管理人员的资料,也由劳动服务公司的小陈将资料送了过来!

“林老板,您要的熟手,可费了大劲!这位是广州华侨大厦下来的大堂经理,这位管过后厨采购,还有位是供销社的老会计. ..”

他熟稔地掀开公文包,掏出三张表格。

林璃接过资料就看到第一份资料。

王建国,45岁,原国营饭店前厅主管。

履历表边角卷起毛边,贴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穿着中山装,领口别着支钢笔,眼神透着国营单位特有的沉稳。

“不错,明天能安排他们过来面试吗?”

林璃快速翻完后面两份资料,满意的点了点头。

“可以!”

第二日,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林璃把风扇调得最大,在嗡嗡叫着的风声中,走进来第一位面试人员。“你好,我叫刘玉兰。”她穿着藏青色的衬衫,把供销社的奖状整整齐齐的放在桌子上,“林老板,我管过三十号人的食堂,分菜票、盘库存都是一把好手。”

“会用港币结算吗?”

刘玉兰听了后愣了一下,随即从包里掏出本皱巴巴的《外贸会计手册》,扉页夹着张五元港币:“正在学!”

林璃对着她满意的点了点头!

最后进来的是年轻一些的张建军,他曾在深城宾馆做了领班。

林璃向他询问了以前工作的内容后,也满意的录用了!

三位管理人员的到位,顿时让林璃和林老三轻松不少。

又一周过去了,深城的天气更加闷热起来,南海阁饭店的脚手架上,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拆卸铁架。林璃盯着玻璃幕墙外墙上最后一块米黄色瓷砖,朝泥瓦匠喊道:“边角再磨圆些!”

林老三跑上跑下的到处协调,热得满脸汗水。

后厨区,刘玉兰系着新发的藏青围裙,带着帮工擦拭从广州运来的铝制蒸锅。

铜制灶台擦得锂亮,角落立着台墨绿色的香港产双门冰箱,柜门贴着“非请勿动”的红纸条一一那是林璃特意从商店买来的,只为存进口啤酒。

张建军举着自制的木制标尺,指挥服务员将印有牡丹花纹的桌布铺得严丝合缝,每个桌角都要与墙面呈45度角对齐。

开业前日深夜,王建国戴着白手套检查大堂。

水晶吊灯下,他反复调整每张仿红木椅子的间距,忽然瞥见墙角的灭火器,立刻叫来电工:“这红漆没刷匀,明天客人看着多寒惨!”

林璃踩着塑料凉鞋匆匆赶来,手里攥着菜单样本,油墨还带着温热:“快把焗龙虾的价格改成港币标注,汇率用今天劳动服务公司给的!”

开业当天清晨,南海阁门前挤满看热闹的人群。

林璃和林老三站在旋转玻璃门前迎客。

八点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炸响,红色纸屑漫天飞舞,王建国快步上前拉开大门,铜制门环撞出清脆声响。

第一批客人鱼贯而入,穿喇叭裤的年轻人瞪大眼睛望着天花板垂落的莲花造型玻璃吊灯,几位香港商人用粤语小声议论:“这水晶灯比九龙有些茶楼还气派。”

服务员们端着印有“南海阁”字样的青花瓷盘穿梭席间,盘边点缀的新鲜荔枝叶是林璃早上才从空间里拿出来,让林老三送到饭店里来的。

后厨飘出阵阵香味,蒸汽掀开铝制锅盖的瞬间,海鲜的鲜味混着葱姜香直冲鼻腔。

突然,角落传来瓷器碎裂声,实习服务员小妹脸色煞白,打翻了客人的例汤。

林璃快步上前,掏出手帕擦净桌面:“对不住!这道汤算送您的!再上份冰镇马蹄糕消消暑!”转头又轻声安慰小妹:“别怕,慢慢来!”

夜幕降临时,霓虹灯牌“南海阁大酒楼”亮起,繁体字笔画间的小灯泡次第闪烁。

二楼包房里,几位外商正用刀叉切开金黄的焗龙虾,林璃站在门外听着此起彼伏的“好味”,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她摸出裤兜里皱巴巴的酒楼经营手册,在“客户反馈”栏写下第一行字:“需增购防滑垫,避免再次摔盘。”

南海阁的灯火映照着蛇口未完工的街道,远处起重机仍在轰鸣。

直到送走了最后一名客人后,林璃、林老三、刘玉兰和王建国四人围坐在收银台前,桌上摊开着泛黄的流水账本和噼啪作响的算盘。

“凉菜27桌,烧腊档出了89份叉烧!”刘玉兰推了推老花镜,声音里带着兴奋。

她的算盘珠子拨得飞快,噼啪声像炒锅里爆响的油星。

林老三咬着笔头,在纸上记录每一笔收入,钢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遇到港币结算的账单,还要掏出那个磨得发亮的汇率换算小本子仔细核对。

王建国则清点着铁皮收银箱里的现金。

大团结、炼钢工人伍圆、崭新的外汇券,还有零散的港币硬币,在他手中码得整整齐齐。

“港币这部分得明天去银行换,”他推了推眼镜,“不过今天的外汇券比预想的多,能换不少进口调料算盘最后一声脆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