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迁出户口失败(1 / 2)

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好,这回河东村的路都是香的。

终于摆脱了林家人,林秋晚开心的哼着曲。

陈美玲和钟兰在背后看着小姑娘蹦蹦跳跳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姥姥,我们回来了!”

来到里屋,林秋晚像只小燕子一样扑在老人怀里傻兮兮的笑。

“怎么样了?”

钟家老太紧张兮兮的问。

看到自己女儿露出了这么久以来最为高兴的笑容,老人家眼眶一热,低着头连连说着。

“那就好,那就好,终于从那个虎狼窝里出来了,咱们一家人都好好的,好好的. . .”说到最后都有点哽咽,林秋晚强压着心里的酸楚转移话题。

“姥姥,咱们村是不是该收棉花啦~今年的收购指标有多少啊?”

林秋晚记得82年国家对棉花的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一人只能有2斤的自留棉。

河东村别的不说,光人口就有两千多,就算林秋晚一人只收一斤那都有1000斤了。

如果按照45%的出皮棉率,大概有400斤。

林秋晚早就发现沂水河附近的土壤异常肥沃,水热条件都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自然这质量也比一般地区的棉花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从沂水县纺织厂出来的布就能看出来这一点。

同样的价格还是白市布,临安市的货不仅差卖的还比沂水县的贵。

可见其中的利润有多少。

这也是林秋晚为什么敢和钟文宇做生意的原因。

不过最棘手的应该是审批政策了,林秋晚打算早点下手。

钟兰倒是疑惑起女儿为什么会问起农事了。

“今年的棉花长得极好,只要摘得时候仔细点,保准能过收购标准。”

林秋晚一听棉花长得好,那岂不是她能赚得更多?

“妈,棉花不是分批摘吗?明天带我去看看呗~

舅妈陈美玲笑着打趣。

“瞧你细皮嫩肉的,给你晒黑了舅妈心里可过意不去!”

“还有,桌上有封信,舅妈不识字,你帮舅妈看看吧。”

坐在床上林秋晚念道。

“林家找事找村长等我10日回,时间8月21号。”

诶?舅舅明天回来!

陈美玲激动坏了,赶紧上村里的供销社买点肉去。

“舅妈,我也跟着你去!”

林秋晚心里想着她舅舅家本来就不富裕,自己手头还有160块,日常的开销肯定不能让舅妈出钱啊!况且林秋晚还要买点东西去村长家。

红星大队的供销社连着河东河西两个大村,来这买东西的一般都是家里的妇人,所以当看到林秋晚和陈美玲时,众人免不了窃窃私语。

尤其是看到她二人拎着大包小包的,又是猪肉又是红糖白面的,看得人直牙酸。

“美玲今天又来买东西啦!”

摆摊的婶子笑呵呵的问。

“当家的明天回来,买点好东西。”

陈美玲从善如流的回答,没有牵扯到旁边的小姑娘。

实际上这些都是林秋晚付的钱,她这个舅妈居然没小丫头手快。

“舅妈,我去村长家有点事,要不你先回去吧。”

陈美玲抱着东西也沉的慌,叮嘱她早点回来就离开了。

“王爷爷,我是小晚!”

没过一分钟,王家的门就打开了。

一对夫妻正站在门口,像是早就在等待了。

“哎呦,来做客还拿着东西,你这孩子!”

烫着波浪卷发的女人热情的邀请林秋晚进来,而且也没有要接过她手中东西的意思。

林秋晚只是看一眼就知道这应该是王爷爷的大儿子,王康健的父母。

王博文是县一中的教师,而杨秀丽是供销社的营业员。

两人的身份都不一般。

“王叔叔,杨阿姨,我是来谢谢王爷爷今天对我的照顾,如果不是他不辞辛苦的来到村头替我和我母亲主持公道,恐怕小晚今天已经嫁到田老汉家了。”

林秋晚苦笑一下,二人眼神变得柔软。

多好的孩子啊,怎么就摊上林家这帮人!

忽然王博文想到了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气的牙痒痒。

“老爷子在客厅等着你呢,不要紧张,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不愧是聪明人,说话就是比他那个傻叉儿子强太多了。

林秋晚都怀疑王康健是不是俩人体内排出的杂质。

一进门,王老爷子正在泡茶,林秋晚也是直奔主题。

可没想到林秋晚所求之事,王明居然摇头了。

“孩子,不是爷爷不想帮你,我在河西村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从未办理过户口迁出,不是老头子我没本事,而是河东村的老顽童是不会答应你的。”

林秋晚所求之事正是迁出河西村户口,只要是彻底和林家断绝关系,她到哪个村都愿意。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林秋晚也觉得十分棘手。

“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王明摇摇头。

“当初修沂水河时把红星村一分为二,现在虽然是分为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