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太子危矣!(3 / 3)

放在对立的位置上。

从本心来说,朱棣是不愿意相信有妖术之事的,但让他完全不相信又不可能,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还是相信世上有灵的。

其三,妖术之事所牵连的和尚,让朱棣产生了极其不好的联想,这些年来,各地时常有白莲教等地下邪教出现信徒踪迹的痕迹,妖术之事的背后有没有这些人的推动呢?

太子在这其中又有没有故意参与乃至于放纵呢?

毕竟发生了这种事情,会沉重的打击他这个皇帝的声望。

朱棣表示深深的怀疑。

这三条理由,加上皇帝的多疑,构成了皇帝如今的这个状态。

这三条理由几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一环解开,还有一环一环嵌套的一环,甚至其中任何一件事拿出来都足以让太子在这场风暴中无法幸免。

即便是李显穆也感觉到了深深的棘手。

他再次望了一眼汉王,他深深的怀疑,这么完美无缺的计划真的是汉王所想出来的吗?

如果汉王真的有如此强大的政治头脑,那夺嫡之事还有什么可作为的呢?

再看地上跪着的杨士奇杨荣等人,几乎个个脸色苍白,明显是想通了其中的一些关虽然可能没有李显穆想得如此深如此安全。可仅仅只是一两条也足以让他们为之惊惧,这次太子可能真的要出问题了!“看完了?”

皇帝冷漠的声音从上首传下,声音之中仿佛藏着刀山血海,他纵然穿着一身布衣,可却仿佛盔甲在身、刀剑在手,依旧是那个刚刚从死人堆中走出的将军。

“这就是你李显穆一向所说的仁孝的太子!

这世上再悖逆的儿子也不如他!”

皇帝这番话说的就太重了,汉王嘴角的笑意几乎要压抑不住,只能深深的垂下头去,“陛下,儿臣以为太子殿下此举实在是太过悖逆,请立即将其召回京问罪!”

李显穆不知道汉王为此事究竞准备了多久,这件妖术之事,汉王恐怕早已知晓。

毕竟在大明传播如此之久,朝廷却全然不知,在太子南下南京,不过短短时间之内就突然捅到了御前,若说这不是汉王早有图谋他是决计不会相信的。

不对!

妖术之事来的偶然,谁也想不到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不可能是早就有的算计。

当初汉王可能只是想将太子调到南京,而后让太子私谒朝臣,这也是相当犯忌讳的事,并没有想如此之远。

这殿上的杨士奇杨荣等人一向素有急智,若仅仅是这件事,他们不至于让形势落到如此地步。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李显穆从不会觉得太子的身边没有了自己便真的会一败涂地。

可谁知恰好在江南地区爆发了妖术之事,竞然让汉王的谋划变得如此的圆满无缺,如虎添翼,几乎就要成为一步真正能够将太子将死的死棋!!

这下仅凭杨士奇等人是真的,无法将太子从泥潭中拽出了。

李显穆知道绝对不能让太子以罪臣的身份回到京城,否则万一在路上的时候,太子来一招畏罪自杀,那便万事皆休。

太子的身体本就不好,经历这等事之后,心力憔悴之下出点事,也是很正常的,事后即便皇帝再愤怒,去查其中隐秘之事,又有何用处呢?

一念至此,李显穆立刻跪在地上,深深叩首道:“陛下,臣有关于此事之禀!”

可朱棣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直接愤然道:“你李显穆一向能言巧辩,可今日朕不想听你说任何的狡辩之语,立刻现在,朕只问你,这件事你有没有参与其中?”

李显穆心中大震,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任何人想象,他来不及多加思考,立刻叩首道:“臣只知事君以忠,万万不可能参与任何悖逆之事!”

“好,既然你也不知道这其中之事,那今日便看着!”

朱棣说吧,向着立在殿中的纪纲怒声道:“立刻将东宫官属全部下狱!

太子回来之前一个也不能走脱!

立刻向诸省官员下令,让他们彻查妖术之事!”

皇帝愤怒至极的声音在华盖殿中幽幽回响,李显穆等人皆只觉如堕冰窖。

太子此番,着实危矣!

永乐八年,有妖术讹传于江南,旬月之间,广播四海,诸士首称其谬也,亦有坠坠之意,而不告于上,时帝为太子,幸江南,而理其事、辨其明,江南得安,汉王常有不轨,借以诬告,而太宗信之,株连广布,时东宫臣属,多有下狱,死者众,余者多畔,帝之储位岌岌可危矣!一《明史·仁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