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女儿红,今日开坛(1 / 3)

如深作欣二所表达的意思,电影节拼到最后,拼的是人脉。

老谋子前几年担任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时。

直接把最佳影片金熊奖颁给了华语电影,而且还是双黄蛋:

李铵《喜宴》,谢非《香魂女》。

遇到同胞,总归要帮衬一把的。

谢禁、陈楷歌、张艾佳等人在三大电影节担任评委团成员时都有华语电影拿大奖。

他们并非起决定性作用,但却能给到支持的那一票。

也就是所谓的朝中有人好办事儿,国际电影节上都是这套玩法。

如果此次东京电影节上有华人评委,那《外婆的家》的结果大概率会发生改变。

“感谢深作导演您对《外婆的家》的支持,无论如何,东京电影节都已经给了我太多惊喜。请问您这次找我过来是为了?”

深作欣二不会专门为了告诉他电影节上的内幕才把他叫来。

“呵呵,方桑那我就直说了。

我有位朋友从《外婆的家》展映之初就一直关注这部作品。

今天因事务缠身未能到场,特意委托我转达他希望取得影片海外发行权的意愿。

他非常希望能与您结识,故由我代为引荐。”

“您的那位朋友是?”

深作欣二笑呵呵的推了张名片给方冬升:

OFFICE北野。

北野武。

电影节颁奖结束的晚宴上。

“方导,恭喜。”

“《外婆的家》是一部非常非常棒的电影。”

“哦,方,没想到你的风格变化如此大,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你的《车四十四》。”

所有人都朝方冬升投来善意的目光。

方冬升一一和他们寒暄着。

郝螺在后世一档演综节目上说过一句话:

不红就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

毫无疑问,方冬升就是今天晚会上的红人。

“恭喜,方导。”

许安华带着《半生缘》剧组过来打招呼。

“多谢许导。”

方冬升礼貌一笑。

“我听朋友说,《外婆的家》是你跟珠影厂合作拍摄的是么?”

方冬升并不奇怪许安华知道这件事。

港岛位于珠江口东侧,羊城则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北部,两地直线距离约140公里。

许多前往港岛打拼的演员都曾在羊城逗留。

相应的,大部分港星来内地圈钱,羊城也是第一站。

“是的,许导跟珠影厂的领导认识?”

“呵呵,没什么,这是我的名片,希望我们以后有合作的机会。”

许安华笑了笑,给方冬升一张名片后便转身离开。

接下来,像《美丽在唱歌》剧组的林郑生也带着刘若樱、曾晶等人过来祝贺。

大家都是华语电影,拿奖之后互相祝贺也是正常。

越来越多的人围在方冬升面前,他并未慌张,依旧和众人谈笑风生……

看着方冬升在酒会上觥筹交错、左右逢源的模样,周文琼指尖摩挲着香槟杯沿,脸上露出了一抹玩味。这个小弟弟,顶着一张清纯男大的脸,与人周旋时却像个浸淫名利场十数年的老江湖。

这种反差感,让他愈发的有魅力,愈发的迷人………

“走吧,咱们回去。”

来到周文琼身边,方冬升笑吟吟的说道。

“你不是还要跟他们谈生意么?”

晚会上并非只有各大剧组的人员,像电影公司的高管、独立电影制片人。

国际电影组织代表以及文化机构代表和各个商业金主。

电影是一项庞大的产业,颁奖晚会的酒会提供的就是电影产业流通起来的平台。

虽然深作欣二推荐了北野武的工作室作为《外婆的家》版权买主。

但方冬升一直都坚信货比三家,多比较多了解市场和行情总是没错的。

有的时候,价格卖高了未必就有高收益,卖低了也未必就赚的少。

“担心你无聊。”

颁奖酒会在涩谷产业区的户外进行,十一月份的东京,夜里温度有些低。

方冬升将自己的西装外套脱掉披在她的旗袍上。

事实上,电影价格和市场他都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刚才跟片商打交道的时候,他的视线一直都没有离开独自一人的周文琼。

毕竟语言不通,周文琼跟在自己身边也无聊。

见到好几拨小日本腆着大逼脸搭讪她,方冬升连忙结束会谈赶来陪她。

“算你小子有良心,这里的东西吃不饱,咱们出去再买点东西回去吃?”

周文琼紧了紧身上的西装,抬头看着他问道。

“听你的。”

涩谷夜色迷离,街上游荡着穿着暴露,妆容夸张的涩谷辣妹。

方冬升一直都很好奇,这玩意到底是谁在喜欢?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年轻一代面对社会压力与未来迷茫。

开始通过颠覆传统审美寻求自我认同。

涩谷作为东京潮流文化中心,成为这种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