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老法师(1 / 3)

王志闻绝对是方冬升在国内最喜欢的男演员之一。

如果说“皇帝”一类的角色被陈道铭手拿把掐。

那有些特形角色,比如,“特务”王志闻演起来简直游刃有余,搞得那叫一个顺手。

真有那么一瞬间让人分不清是演的还是真情流露。

《黑冰》和《天道》算是他代表作,靠着那双眼睛把情感全给表达出来了。

他是那种看着斯斯文文,比谁都显得正派。

等到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立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透着股疯劲和狠劲。

他几乎把华夏银幕上出现过的近四十种男性角色演了个遍。

从淳朴的农村小伙儿到漫步都市的白领。

从毒枭到富豪,从古代到近现代历史人物,他的表演风格即没有风格,多变到无法概括。

他最大的特点是台词,声线松弛,节奏缓慢,音调起伏如一条平滑的曲线。

随时随地用声音做戏,很大程度上帮助他成功塑造了各类鲜活的形象,也就是所谓的人声合一。而这绝非是单纯的技巧,在根本上是一种内心投射。

当然,如今民众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过把瘾》里的方言……

“方导,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就见面了。”

王志闻笑着招呼着方冬升坐下,给他泡了杯茶放在面前。

“主要是拍摄上一部电影的时候,您就一场戏。

很多关于角色、电影方面的话题没时间展开聊。

这不专程登门拜访,跟您好好聊聊。”

“嗨,方导你太客气了,有需要合作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王志闻递给方冬升一根烟。

自己也拔了一根,放松的靠在沙发上,吞云吐雾。

还别说,王老师抽烟的范儿,还有真有股潇洒劲儿。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早期的气质和造型却透着一股特立独行的范儿。

他身上那种慵懒散淡的感觉,在其他演员身上很少见。

同样的角色,别人演出来可能是不思进取的窝囊废,而他来演,观众反而会觉得这是潇洒超脱。《过把瘾》里的方言笑起来像个孩子,但眼角带着讥诮,就像阳光下漂着冰块儿的河。

方言像什么?办公室浪子、落魄文人、混子、大孩子,甚至还有一些贵族气质……

王志闻88年毕业于北电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戏研究所工作,做老师。

穿着大风衣,烫着大波浪的王志闻很快就把全校的女生迷得七荤八素。

只是那时候师生恋还比较忌讳,女生们对潇洒倜傥的王老师只敢远观,不敢亵玩。

但湘北妹子徐凡不一样。

性格泼辣,敢爱敢恨的徐帆随即对王志闻发起猛攻。

都说,女追男隔层纱,王老师也慢慢地拜倒在小徐同学的石榴裙下。

看到王志闻和徐凡手牵手漫步校园时,女生们个个心生妒忌。

又暗自后悔自己没“该出手时就出手”。

情到浓时,徐凡不顾他人的非议,毅然和王志闻在外租了个爱巢在一起生活。

女人一旦身心得到满足后,就格外的贤惠美丽。

身为老师的王志闻很忙,洗衣做饭打扫爱巢等家务都是徐凡在操持。

或许就是那时候养成了习惯,在跟冯小钢结婚后,徐凡依然是个贤妻良母。

冯小钢在一次采访时说:

“我非常欣赏徐老师做家务的能力,每件衣服洗完后,必定会烫一遍,袜子绝不让我穿到第二天。从徐老师身上,我才能找到一点作为“人’的尊严。”

王志闻:是的,我调的。

方冬升从包里掏出了剧本,递到王志闻的面前:

“王老师,具体的商谈看完剧本之后咱们再聊,你着重看着男主角王尔德这个角色。“

“没问题。”

王志闻88年毕业,89年他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如果往前再倒腾几年,他还在科教片《中学生行为规范》里饰演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电影行业不景气,也没有合适的角色。

直到去年,他才接到陈大导的鸿篇巨制《荆轲刺秦王》在里面饰演嫪毐。

所以他非常期待能够找到一个好的角色,继续出演大荧幕。

王志闻看剧本非常仔细,手上头上的烟一根接着一根……

“理性、固执、有原则、责任感强,但在压力下会失控。”

看完之后,他合上剧本缓缓道,笑了笑:

“这个角色,跟我本人的脾气倒还挺像的。”

闻言,方冬升想了想,确实像。

剧本里王尔德把女工推出自己家,像不像你把徐凡赶出家门的样子?

“好片子啊,人性与道德、宗教与信仰,不过,这在国内应该过不了审吧?”

“嗯,去港岛拍,王老师你这边的档期?”

“我没问题,随时都能进组,咱们还试戏不?”

方冬升摆了摆手,笑着道:

“试戏只存在两个地方,新人演员,新人导演。”

在影视行业的资源分配中,试戏是缺乏背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