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这个人其实还是很讨喜的,形象好、气质佳,长的跟个大明星似的,同时是个聪明人。
但也是个少见的能折腾的人——至少比大家见过的人都爱折腾。
这是每一个认识他的人,一致给出的一个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不聪明,就不可能学习生涯中连续跳级三次、16岁就参加高考,且以660分的好成绩考进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医学院;不折腾,就不可能在大四结束大家都去实习的时候,他又跑去当兵了,然后拒绝了部队的留队和提干名额,两年之后又回来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这下肯定会老老实实去实习、考研、走向医院,然后在临床干上个几十年,成为一名合格的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的时候。
王凌的举动再一次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
他没有回归学校,连毕业证都没去拿,而是直接跑去影视城当群演去了!
而他那个还等着他回来读硕士的导师更是在办公室里破口大骂,其气势就是在手术室里当主刀的主任医师也略有不及。
几个要好的朋友和同学也劝过他:知道你长得帅,跟个大明星似得,但也没有必要真的去混演艺圈吧?就算你去混演艺圈了,上去干个主角也行啊,当个群演算怎么回事?那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但王凌心意已决,并且干群演干的甘之如饴,虽然不知道他为何放着大好的前程而不顾去吃那样的苦,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劝不回来了。
导师感慨万千:造孽啊,一个大三就能被导师带进手术室、上手割阑尾的医学好苗子,就这么废了。
造孽啊!
……
滇西地区,某个民国风格的、拍过很多抗战片、剿匪片的影视城里,一个叫《远征军风云》的三流剧组,演员准备间。
王凌换好了影视剧当中常见的草绿色中央军军装,把自己准备的一应小道具给放好,长舒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等着自己做男二号的第一次出场。
王凌之所以能够这么折腾,关键中的关键还是在于他有一个当包工头的爹,虽然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但自家老爹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可是干了十几年的包工头了,四五百万的积蓄还是有的。
只要不想着去创立一份伟业,在他们那个小县城里,已经有车有房的情况下,这些积蓄足够他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了。
正因为有了退路,所以王凌才有了这么折腾的底气,而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又低,低到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就行,这也算是变相的给了他折腾的自由。
《远征军风云》是个三流小剧组,整部剧的投资也不过区区一千万,导演还是玩票的富二代,自然是找不到什么大牌的演员来演这个剧,而王凌凭借着干群演的半年里攒下来的好名声和帅气的长相被导演挑中,成了这部剧的男二号——
一个背景深厚的、年轻的、多金的、深情的中央军中校副团长。
就从这人设来看,就知道这部《远征军风云》也不过就是部披着抗战剧外皮的言情剧,也就是被人们称为“抗日神剧”的那一类剧。
不过,王凌其实也不在乎这个剧到底是啥类型的,他只是把这部剧当成一个跳板而已,因为这部剧的监制是影视圈著名的电视剧导演,王凌这才来的。
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跳板、获得监制的赏识、走向更好更广阔的娱乐圈上游,王凌只是把事情做的比所有人都认真而已,不但写了六千字的人物小传、编造了一个符合逻辑的身份背景,还自费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小道具。
为的,就是充实人物的细节,吸引监制的注意。
同时,他本人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会拉小提琴、会写实,还懂医术,脸上的金丝边眼镜又给他增加了几分儒雅的气息。
王凌的这番功夫也没有白费,出身科班、作风老派的监制果然很欣赏王凌认真的做事风格和过得去的演技,邀请他去自己下一步投资三个亿的大制作当中出演男三号。
王凌自然是欣然同意,并且为自己离目标更进一步而欣喜。
他来混演艺圈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来混演艺圈,要么是有着一个大明星的梦想,要么就是混口饭吃,而王凌来混演艺圈,是为了追星。
没错,就是为了追星。
在王凌看来,什么应援、探班、接机、刷榜、买周边之类的追星方式实在是太LOW了,真正的追星就应该积极的融入进星的圈子、走到星的身边、和她一起拍戏,最后,娶她。
这特么才是男人该有的真正的追星方式呢,其他的都弱爆了!
匆匆而来的场务打断了王凌的回忆:“王凌老师,咱们要拍摄了,你该上场了。”
这是娱乐圈的一个通病,不管你学历高低、角大角小,统一都称“老师”,搞得不少人还真的以为自己是“老师”了,动不动就要对观众进行批判指责。
王凌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物,走出了演员准备间。
……
《远征军风云》剧组,第一集、第一镜、第一次。
这是整部剧开头大场面,也是整部剧里为数不多的大场面之一,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