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警卫一班和警卫二班的班长。
三班的班长是跟着周泰一起加入的下士郑三坡,此人枪法很好,完全可以称之为神枪手,虽然是体能吊车尾的,但也是坚持到最后的四十人之一,王凌将他的军衔同样提升到了上士,任命他做了班长。
四班的班长则是昨天下午加入的上等兵李平安,之所以他能当四班的班长,除了跑了第一名之外,还因为他身型高大、健壮有力,一把鬼头大刀耍的虎虎生风,等闲三五个持械士兵也近不了身,属于肉搏技能点满了的。
据他自己的说法,他14岁时因为父母去世成了孤儿,在路边被过路的西北军捡到,然后就加入了西北军,16岁的时候宋司令手下参加过长城抗战,张将军殉国后辗转多支部队,没想到,25岁的时候竟然流落到了西南边陲,且连个士官都没当上。
他父母给他取名平安,就是希望他在这个战乱的年代能够保全自己、平平安安,可没想到年过二十五,他却已经辗转了大半个东华了。
对他的人生境遇,王凌表示同情,然后给了加官(当班长)、升职(晋上士)的一条龙服务,其他的也就帮不了什么了。
实在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遭遇简直数不胜数——你把现场这些人拉出来问一问,至少有一半人有着相同的经历。
这样一来,警卫排的四个班长就清一色都是上士军衔了,其他成员也以上等兵、下士这样的老兵居多,再加上王凌给他们装备的先进装备,只要稍加训练就是一支战斗力过硬的、可以称为“精锐”的部队了。
他们的武器也是最先下发的,在人员挑选完毕、各班人员到位之后就下发了武器,因此当另外两个连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警卫排已经开始熟悉自己的武器了——王凌现在迫切的需要一支能够撑住门面的战斗部队,可以在本地豪绅找上门来的时候给自己撑场面。
而一个全员装备冲锋枪的警卫排往那一站,那么即便是不能打,光凭卖相也足够唬人的了。
有他们在,王凌能在任命和番号还没到来之前,省掉很多的麻烦。
警卫排的排长暂时还没有任命,但是王凌把赵德柱的军衔给提升到了少尉,让他先任副排长,代理排长职务管理全排事务,然后让豆饼做了排部的传令兵,同时兼任自己的勤务兵。
这个任命一出来,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排长的职务其实就是给赵德柱留着的,只要时机一到,估计赵副排长的军衔和职务都得再往上升一升。
但大家也没啥异议,毕竟正常人都知道,警卫排这种关乎长官生命安全的部队,肯定得掌握在长官最信任的人手里才行。
而且因为王凌一直不停的给人提升军衔、任命职务,俨然一副独立部队的军头作风,也使得大家下意识的忽略了“正统性”这一要点,潜移默化的全盘接受了。
也就是现在这里没人管以致于成了王凌的一言堂,加上这些溃兵们没什么军政上的见识且习惯了长官的作威作福,不然就凭王凌这随意就提人军衔的作风,高低也得让人参上一本,搞不好还得上军事法庭上走一遭。
在警卫排之后,是重机枪班和迫击炮班被下发了武器,他们已经算是技术兵种了,也得尽快的熟悉武器才行。
随着总体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前用过重机枪和迫击炮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王凌把这些人全都调了出来,再添一些比较机灵的人手,编组了两个重机枪班和两个迫击炮班,下发武器开始训练。
这批物资送来了两个连的装备,按编制,迫击炮有八门,炮弹有上千发,足够他们训练的了;倒是重机枪比较难搞,主要是王凌的步兵连编制里面并没有重机枪,所以这一次运送的物资里也就没有重机枪。
为此,王凌不得不现买了两挺重机枪和上万发子弹,自己又跑了一趟,把枪给运了过来,交给了重机枪班。
重机枪王凌选的是国产的民二四式7.92mm马克沁水冷重机枪。
民二四式重机枪,是金陵兵工厂以汉斯国的MG08式7.92mm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为蓝本,在35年仿制而成的重机枪,因为35年是民24年,所以定型为民二四式重机枪。
民二四式重机枪,是国造军械当中的精品,质量不亚于汉斯原厂产品,与同样是国造的民20式82mm迫击炮一起,成为了果脯营级部队的重要火力支柱,鬼子称其为“死神镰刀”,是鬼子掷弹筒、迫击炮的重点打击对象。
在仿制的工程当中,金陵兵工厂的工厂师们有感于MG-08所使用的四角枪架非常沉重,使用极其不便,于是重新设计了三角枪架,并对机枪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改进,使得该枪还可以转换成高射机枪状态。
凝聚了我国武器设计师的智慧结晶。
改进后的重机枪的成品的性能和品质不弱于德国原版重机枪,且全枪的重量降到了49kg,比原版的MG-08轻了将近二十公斤,极大的减轻了重机枪班组的负担——同样的负重下,二四的班组可以多携带2000发以上子弹。
民二四式重机枪的出现,开启了我国的重机枪制式化和量产化的道路,对于我国军工的技术进步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