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匆匆一月时间过去了(2 / 3)

,各种事情搞的他整日里团团转:

他不但要陆陆续续的把独立团需要的武器装备给兑换出来,每次还得再花300点积分购买“送货上门”服务,以此来掩饰这些武器装备的来源——系统大爹说了,只要花300,系统就会帮忙解决武器来源问题,保证不会有人怀疑,就算军统也查不出来。

王凌这么一个明哲保身的人,在积攒到足够和山城翻脸的力量之前,自然是希望能够隐藏自己的,所以每次都是一个营一个营的装备往回买,每次还都得花300来收拾首尾。

另外,每次运输来时的那些重型驮马也很让他眼馋,几乎每次都忍不住要买几匹,直到攒够了一个炮营用的三百匹马之后才收手。

也幸好中间完成了两次“豪掷万金”的隐藏成就,拿到两次隐藏成就奖励,总计获得了一个营的武器装备、10000点积分、四辆T-214中吉普车和四门沪造克式75mm山炮。

这为王凌省下了大量的积分,使得他那点积蓄能够用更长的时间,延缓王凌的经济崩溃的进度——他现在的模式差不多就是“以战养战”,但是他现在没有上战场,积分只能靠招募士兵来获得,崩溃是早晚的事情。

这也是王凌期待着赶紧入缅的原因。

除了持续不断的武装自己之外,王凌还维持了和滇军的军火贸易渠道。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王凌与滇军的代表陈专员总计进行了三次交易,一共卖了一个沪造克式山炮营的装备、一个步兵团的装备(和第一次交易时一样)以及一百盒共1200支盘尼西林给滇军,总计获得了五百根大黄鱼、四百二十万个半开和三千匹滇西南驮马。

之所以总计作价六百二十万大洋的货物只收了滇军四百七十万大洋的财货,是因为除了第一次交易之外,剩下的两次交易王凌强烈要求滇军用技术人才来抵账,不管是汽车兵、通讯兵、医疗兵还是数量稀少的炮兵,王凌都来者不拒。

滇军毕竟是一方独立势力,正规军就有四个军十个师五十多个团,后备部队更是有一百多个团的规模,抽一点技术兵种出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但滇军这边也不是那么轻易就会把人交出去的,自然是经过一番激烈的谈判的。

通过这几次交易,王凌又在滇军那里捣鼓来了八百多技术兵种,不但把炮兵营给充实满员了,孟凡了的通讯连和后勤处的汽车连都成了满员的状态,就连卫生队都得到了一定的扩张。

当然了,滇军也不是全部都拿自己人来抵账了,也有很多到了滇军地盘的溃兵们被滇军给收拢了起来,然后拉到了王凌这里。

比如之前王凌一直在找的时小毛就是在第三次交易的时候,被滇军送过来的,和时小毛一起送过来的还有龙文章、崔勇和董刀、董剑俩兄弟。

恩~~都是熟面孔,还是王凌之前心心念念的人。

因为对这些人都熟悉的缘故,所以王凌就直接对他们安排了:时小毛直接被送进了炮兵营,成了炮营一战防炮连的连长,崔勇成了第二营重机枪连的一名排长,董剑和他的哥哥董刀则都成了团直属高射机枪连的班长。

另外,董刀因为出身马帮的缘故,所以王凌还给了他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通过他联系马帮,从马帮那里采购军马——虽然马帮能提供的数量有些少,跟滇军这种大型势力没法比,但总归也是一个选择,总好过完全依赖滇军的渠道。

马匹跟军火不一样,军火是紧俏货,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王凌可以随意的定价和决定与谁交易,并且可以强硬的要求滇军拿人来换装备,而且就算滇军找到了其他的供货渠道也无所谓,因为战争年代,他的装备又不愁卖。

马匹不一样,这玩意儿虽然也是卖方市场,因为就那几个产马地嘛,但是你也要看卖方需不需要,有没有钱买——你手里有十万大洋,你可以不买马,你还能不卖钱吗?

所以,多一个渠道是好事,说不定还能压一压滇军的马价,反正他现在有了三千多匹马,对马匹的需求也不是那么急切了。

王凌对部队的建设目标自然是瞄着摩托化乃至机械化部队去的,但是现在不是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兵吗,所以就先拿驮马代替一下。

而且王凌心中还有一个以防万一的想法:万一MD的战事还和前世一样不利,部队不得不退入野人山的话,这些驮马在卸下身上的负担之后,还可以杀了吃肉,补充一下后勤的不足。

没错,在别人那里相当珍贵的军马,在王凌这里一开始就被当成了一次性的物品了。

或许,这就是有系统带来的底气。

至于龙文章嘛,因为不清楚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到底是现在就有的还是经过了MD的惨败之后被激发出来的,但又对他有一定的期待,所以王凌拉上了关兴对他进行了考核。

在经过联合考核之后,关兴认为龙文章的才能还是可以的,就算不能打出一场精彩的战役,也能指挥一个营中规中矩的完成团部下达的任务。

有了关兴的认可,加上王凌对他的了解,龙文章顺利的加入了独立团,军衔被晋升到了少校,担任了最新组建的第五步兵营的营长。

没错,在王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