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个新闻链接,周淮可谓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这些顶尖的数学家们啥事情都不干,净过来给他捧场了呢。
之前的陶哲轩就不说了,前段时间,还有位叫彼得·舒尔茨的菲尔兹奖得主也是一样,对他的论文给出了高度的评价,顺便还提到了他的那篇证明K3曲面上的佐藤-泰特猜想的论文,也让他的名字在数学界又时不时地被人提起。
他那时候也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论文是这位彼得·舒尔茨审核的。
彼得·舒尔茨的大名他自然是听说过,去年的菲奖得主,算术几何领域的顶尖学者,之前詹姆斯·梅纳德也和他提到过这位的名字,数学界内普遍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而现在,居然又换了一位更牛逼的大佬出来了。
“丘老师之前也说过,当前数学界最厉害的人有两位,一位是让-皮埃尔·塞尔,还有一位就是这位德利涅大佬莫属。”
即使连丘桐都很佩服这两位的成就。
“这两位大佬都叫做皮埃尔,还真是巧了。”
周淮感慨一声。
听说这两位和格罗滕迪克之间也都是关系匪浅,让-皮埃尔·塞尔是格罗滕迪克的好友,至于德利涅则是格罗滕迪克的弟子。
这数学界最顶尖的人都是一个圈子的嘛。
“看看这位德利涅大佬是怎么评价的。”
怀揣着好奇,周淮也点进了这个链接。
虽然是全英文的,不过现在的他,阅读英语网站当然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就算是法语他都能够看懂不少。
点进去一看,文章就主要介绍了他这段时间完成的两项主要成就,将素数间隔缩小到156以下,以及K3曲面上的佐藤-泰特猜想。
然后将他比作【又一位拉马努金】等等。
看着这样的比喻,周淮耸了耸肩。
老实说,虽然这是对他的夸奖,不过他还是挺不喜欢把自己比作其他人的。
就像是当初有人问他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他的回答是“成为自己”。
不过嘛,这种事情心里想想就好了,以后总能够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继续做出更多的成果,直到最终,别人就会知道,他并不是什么又一位拉马努金,他就是他。
继续看向这篇新闻的下面,总算是引用到了皮埃尔·德利涅的评价。
【是的,这两篇论文都非常的优秀,如果是一位钻研数学多年的博士写出来的,那么我会称赞这名博士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付出收获了应有的回报;但如果是一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写出来的,那么我会惊叹又出现了一位有能力给数学界带来新时代的天才,我非常看好这位年轻人未来的前景,我也相信数学界会因为他而变得更加精彩起来。】
看着这个评价,周淮露出了笑容。
虽然对于别人的夸奖已经习惯了,不过像是这种大佬的夸奖,还是会让他高兴的。
但随后他就扶住了自己的额头。
“虽然很谢谢您对我的评价,但我现在可没那么想要出名啊!”
叹了口气,重新回到了之前的那个群聊中,然后回复了一句:【感谢各位的关注】
而随着他一发消息,顿时就直接让这个有差不多两百多人的群聊炸锅了。
【我去!周神发话了!】
【活着的周神!】
【周神,啥时候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啊?】
【周神在哪?周神在哪?怎么一下炸出来这么多潜水的,别耽误我看周神啊!】
……】
消息直接一下就被刷上去了。
周淮摇摇头,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右下角弹出了一条通知,自己收到了一封邮件。
打开一看,他便是一愣。
邮件的主题叫【Polymath8c项目邀请】。
而发件人,正是陶哲轩。
Polymath8,就是当初在陶哲轩倡导下开展的寻找更小素数间隙的项目,之前张唐的成果做出来后,开启了a项目,然后将7000万缩小到了几千的数字;之后随着詹姆斯·梅纳德用另外一种方法直接将这个数字缩小到了600之后,陶哲轩就邀请梅纳德开启了b项目。
陶哲轩开展这个项目,除了是为了群策群力,号召数学界合作寻找更小的素数间隙这个主要目的之外,同样也是为了避免众多数学家们单打独斗,为了竞争谁能够更快找到更小的间隙而陷入内卷。所以现在邀请他加入到这个项目,应该也是为了集合数学界的共同力量,尝试将156这个数字缩减到更小的情况。
对于周淮来说,这自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也想看到在数学界的合作之下,自己的谱筛法是否还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
这对于他之后开始尝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也会有帮助。
于是他便开始撰写邮件,准备给这位世界知名数学家回信。
上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办公室。
虽然现在还是暑假期间,不过作为院长,平常也还有公务,不像是大多数老师那样能够享受暑假假期。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随后一位院长助理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