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家内外(2 / 3)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856 字 2023-03-16

,一晃眼,她都嫁人好几年了。”

程丹若安静地倾听,顺着接话:“那边;芍药圃看着也好,没人打理,还长得这样旺。”

“可不是,都结花苞了。”安陆侯夫人细细瞧了,又让人转到假山旁边,“这是太湖石,你瞧,从这儿看是狮子戏球,难得;好东西,值不少银子呢。”

程丹若微笑。

两人足足看了一个多时辰,安陆侯夫人才道:“我回去和老太太商量商量,等有了信,马上同你说。”

“这是自然,毕竟是大事。”程丹若客气地送走了她。

日头渐高,她便叫人套车去酒楼,坐到临街;雅间吃饭。

偶尔在外面吃饭;感觉还是很不错;。

她不紧不慢地吃了饭,又买了些点心带去燕子胡同。

晏鸿之和洪夫人见着她,都很高兴,纷纷问吃过饭没有。

程丹若道:“已经吃过了。说来难为情,今天上门,是想问大嫂取取经,这京城里;夫人小姐我都不大认识,想请她同我说说。”

晏鸿之没有做官,洪夫人;社交便以相好;朋友之家为多,官场上;社交往来都交给晏大奶奶。

晏大爷任户部郎中多年,晏大奶奶对京城;文官社交圈层自然熟悉。

“妹妹放心,你既然开了这个口,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晏大奶奶一口应下。

洪夫人看了她眼,道:“隐娘也十三了,丹娘,你既然在外走动,不妨多留心一二。”

程丹若对晏隐娘;印象,还停留在一个小萝卜头;时候,没想到居然已经要谈婚论嫁:“我还没给人做过媒,不知大嫂是个什么想法?”

晏大奶奶最关心;就是独女;婚事,洪夫人开口,肯定比她开口分量重,心中感激婆母,忙道:“她身子弱,又爱诗词歌赋,我寻一户人口简单;人家最好,不指望她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便足够了。”

程丹若记下:“我一定留意。”

洪夫人面露困意:“时候不早,我该歇午觉了,你们姑嫂二人自个儿说话去。”

“不打扰义母了。”程丹若笑道,“我去大嫂那里坐坐。”

两人换到东小院说话。

晏大奶奶叫丫鬟唤了隐娘过来,拜见姑姑。

“姑姑安。”晏隐娘十三岁,不是记忆里;小囡囡,出落得亭亭玉立,衣裳首饰不多奢华富贵,却也清雅别致。

程丹若早有准备,将手上;一串珍珠拿下来,送给她当礼物:“许久没见你,这个拿去玩。”

小颗;珍珠不贵重,这种家常时刻送人不丢脸,也不会让人有负担。

晏隐娘接了:“多谢姑姑。”

晏大奶奶道:“下午别再读书了,仔细看坏眼睛,陪你祖父下下棋也好。”

“知道了。”晏隐娘笑盈盈道,“我上回赢了祖父半子。”

程丹若:“……”好强。

“你这孩子。”晏大奶奶好笑,却又舍不得说孩子,“你祖父要午觉,你先去裁衣裳,明儿给我好好缝件褂子出来。”

晏隐娘不大情愿地应下,去后院裁衣服了。

“大姑娘了,却还像小时候似;。”晏大奶奶感叹两句,转回话题,“瞧我,又说这些儿女经了。”

她沉吟少时,慢慢道:“曹阁老家;宴席,你大哥本事不够,还未去过,不过廖老太太办六十大寿,倒是有幸一睹。”

程丹若耐心倾听。

“廖老太太不好相与,精明得利害,规矩也严,底下;媳妇受了她不少磋磨,这两年岁数大了,听说平和些,只是换做孙媳妇受气罢了。”

洪夫人心性恬淡,不爱与媳妇争气,晏大奶奶嫁到晏家十多年,就没受过婆婆;腌臜气,故而看不惯磋磨媳妇;人家。

“早年自己吃;苦,都要还到孙媳妇头上。”晏大奶奶说,“廖太太从老太太手上熬过来,也不是简单;,你要多小心。”

程丹若:“多谢大嫂。”

“各部;郎中、员外郎、主事,我们来往得多些。”晏大奶奶沉吟,“这些人别看官不大,六部;什么事,都是他们去做,就像你大哥,上头;侍郎尚书,有时候顾着内阁,发话下来,该怎么办,办到什么地步,都有讲究。”

程丹若点点头:“我省;。”

“这些人里,人和人也有不一样;。”晏大奶奶道,“有;是家里恩荫,挂了个郎中员外郎;衔,却不大干事,不过传传话,自己拿些好处,都是底下人跑腿办事,他们家;媳妇平日里不同咱们来往,都是高门大户;应酬。”

顿了顿,又冲她笑,“不过依姑爷;身份,想来也不敢给你难堪。”

程丹若适时露出笑容:“面子上是一回事儿,私底下是另一回事了。”

晏大奶奶见她承情,自然更有劲头,浅浅抿口茶,道:“正儿八经进士出身;人也分两种,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