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定襄(4 / 4)

好梦在长安 河中枯古 3368 字 2023-12-14

。比如你表哥当一把手了,看你办事不错,给你弄个二把手干干。

比较出名的氏族有很多。

诸葛亮,颜真卿,两家都是琅琊郡望。颜真卿他太太太太爷爷就是已经是书法大家了,主管修书。诸葛亮也是家风使然,他祖宗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是被班固在《汉书》里评为:“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也就是说,他家在西汉的时候就是辅君忠臣。只不过官当在了汉元帝时期,所以他祖宗也没赶上好时候。一句不逢其时,从西汉贯穿到了蜀汉。

房谋杜断的杜如晦,京兆杜氏,祖上从西汉开始就是国w院副总理,杜预,明朝之前唯一的一位文武双庙就他家出来的。房玄龄,清河房氏,他祖上是尧。就是尧舜禹的那个尧。家里每代人里,至少出个太守,也就是相当于地级市的一把手

崔颢,博陵崔氏,家里出了宰相十二人,五姓七望就是他家,祖上从西汉开始,就开始搞文学,不然古今七律第一怎么写出来的?不要说十年寒窗,你就算把窗户拆了也读不出来。另外一首也被誉为七律第一的《登高》,作者杜甫跟杜如晦同源,京兆杜氏。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就是他自己夸自己的。

但凡有点名望的,家里没出过三品的大官儿,都算是寒门了。跟士族干?除非你能一个人撑起整个千年史。

要真有这么厉害的人,能灭世族,那可就厉害了,全天下的人,至少死一大半儿。大家觉得比较著名的就是黄巢,他确实把天下重新洗牌了,到了北宋大家也就很少看到自我介绍带祖宗的了,比如京兆杜氏就在这段时间中各奔东西了。不过仍然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苏轼,他先祖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但大多数还是如李清照一样,最远的关系也就扯到苏轼的学生了。

因为唐末,人口还真就比开元时期少了一大半,到宋朝平定天下,整个天下统计下来只有两千万人口,而唐朝天宝年间,人口五千三百万人。安史之乱后人口下降至三千五百万人,这锐减的两千万人口倒也不是全死了,很多成了隐户流民,躲进了深山逃难,《三吏三别》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唐王朝和土匪没有区别,当街抓人充军,老少不留。

不过后期宪宗,宣宗,武宗慢慢治理,彻查隐户,平定叛乱,有学者研究认为,人口再次回升到了四千六百万人。可黄巢之后,唐朝灭亡,人口直接锐减到两千万人,这一回的数字就没有什么水分了,因为这是宋朝开国后彻查的人口,这是关系到宋朝一朝的税收和政策制定等问题的。

人口损失超过百分之五十。可能对死一半的人是种什么景象没什么概念,按唐宋时期每户平均五到六个人算,每一户就要有三到两个人死去。如果我们按人道主义除去妇孺孩童老人,那么家家无男丁。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中华五千年盛世之最的唐朝,他的鼎盛有多繁华,他的晚景就有多凄凉。就这样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还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不知道太宗看到自己亲手打下的天下,励精图治的天下,变成了这样的结局,会有什么想法。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黄巢灭了世族了?全都打的四处逃命了,还怎么辨认是不是一家人,自然也就各自为家了。所以,与其说黄巢灭了士族,不如说乱世灭了门阀世族。

很多人说,乱世都是因为皇权触动了勋贵的蛋糕,才有的乱世,这简直就是太监说笑话,无稽之谈。最怕乱世的恰恰就是这些勋贵士族,人一乱起来,可不管你家出过几个皇帝,先祖是谁,你不给我吃的,我就吃你。

人其实坏的很,比畜生还要坏,尤其是没有法律的时候,你要知道,后汉书里可是写过,那些乱民把吕后都给拉出来玷污了。这个时候,吕后都已经去世二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