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厅要修通往辽东的铁路,内阁这边不配知道么?我还是从报纸上看见的。”林如海看似在表达不满,实则是在给贾琏下台阶。你这目无内阁的样子,过分了啊。
贾琏顺势下台阶:“林相这话说的,修辽东铁路的事情,不过是个远景规划。事情还是由东平王世子挑起的,研发厅连个初步意向的报告都没做好,拿什么来上呈内阁。内阁不能听风就是雨,无端为难下属衙门吧?”
“那么大声作甚,你也不看看这是哪里,这是内阁,是中枢,说话客气点啊。”方颂是懂阴阳怪气的,所以很好的做了配合。
贾琏立刻露出畏惧的脸色,惊恐的看着方颂,继续演:“方阁老,您恕罪,卑职一时没能压住火,都是卑职的错。”
这两人一唱一和的,给李清和岳齐恶心坏了,今天这个召见,还真是他俩倡议的,理由是偌大的投入,内阁要有知情权。
说起来呢,户部那边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研发厅账户上的钱,应该纳入国库统一分配使用,不能被当做个人的小金库。
内阁被烦透了,也上奏了,承辉帝留中了。以往都是类似的剧本,户部依旧是孜孜不倦,反复的上奏。
没法子,钱太多了,谁不眼红啊,不说全要出来,要出一点也是好的。
今天把贾琏弄来内阁询问,未尝不是一次尝试。
毕竟皇帝那边如今没有过去强势嘛,试一试又不坏。
“好了!既然意向书都没出来,那就等出来了再说。散会,贾琏留下。”林如海果断的中断了这次询问,再继续真不知贾琏要怎么玩下去,搞不好就撕破脸了。这种局面,林如海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首辅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就是个一个厨子,负责内阁调味的,同时又是帝国这趟列车的司机,要确保帝国在轨道内安全行使,不会因为意外而脱轨。
方颂头一个站起来:“走了!”其他人陆续出去,留下翁婿二人。
说到方颂为何要帮贾琏,也很简单,利益所致。不单单是政治利益,还有经济利益。
方家的人没掺和进铁路的事情,但是别的地方有掺和,比如茶叶。对外贸易最抢手的红茶,方家可是有不少茶山的。
现在可没有英国人在印度种茶叶的破事,方家的茶叶卖的好着呢。要知道,对外贸易的茶叶,不是说你有茶叶就能卖出去的。你得有渠道!
巧了不是,方颂暗示了一下,贾琏就让薛家商行出面,帮着打通了卖茶叶的渠道。
反正薛家商行每年都要大量的卖茶叶,卖谁的不是卖呢?
屋内没有别人的时候,林如海才开口温和的说话:“黛玉还没有音讯?”
这个音讯的指向嘛,贾琏当然明白,含蓄的回答:“我会努力的!”
林如海没也没明说什么你女人太多之类的话,他自己也是如此过来的,年轻时比贾琏还过分呢,没少去青楼浪。贾琏好歹不去青楼。
“凡事留点余地!不要搞的太僵了!”林如海还算客气的规劝一句,贾琏今非昔比了,说的难听一点,在皇帝跟前,贾琏的分量更重。
“别的事情都能让,唯独研发厅不能让。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关乎国家的命脉都不为过。一旦让了就必定彻底烂掉。说句不好听的,整个大周都烂掉了,只要研发厅没烂,世界上的其他强国就不敢觊觎大周。”贾琏把话说的很重,林如海听完也只能沉默不语。
大周现状如何,他比谁都清楚。变法一旦停下,最多三五年,就会恢复旧貌。
林如海能做首辅,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秉承张庭恩留下的政策,严格的抓吏治。
所谓的严格,也是有尺度的。大概就是,贪可以,别影响正经业务。
别搞出那种收不上税,出现灾情导致大面积死人的事情。
皇帝知道草民的重要性,但帮忙管理的官员,自然更为重要。
一句话,别捞的太狠了,搞出事情了,那就得拿你开刀了。
有的衙门,因为林如海个人的履历缘故,都知道是贪腐重灾区,那也没动过。
说的就是盐道衙门,恢复了西北的开中法之后,就没太大的动静了。
很多时候就这样,不能彻查到底的,不然真的查出大问题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因为出事了,所以才去查。而是大家都知道,其实一直都这样,出事了不得不查。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都只是谁出事查谁,给个过得去的说法就行了。何况古代这种消息闭塞的时代呢?
辽东铁路的事情,并没有就这么过去,而是越发的热度上升。
这个真的不是贾琏到处去说的,而是东平王世子,满世界的嚷嚷,他为大家争取到一个投资铁路的机会了。
研发厅反复在报纸上刊登声明,还没立项呢,没有这回事,大家不要信。
落在有心人的眼里,那就成了,你骗傻子呢,谁信你啊,欲盖弥彰是吧?
尤其是上半年京津铁路的收入报告上呈之后,更是热度爆表了。
京津铁路开通后,半年的营收为八十万元,扣除各项支出后,净利润六十万元。
按照这个利润来算,一年下来一百二十万元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