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铁路热(3 / 3)

,投资一千万元,不要十年就能回本。

自认为有能力掺和一脚的人,看见这个报告,那都快疯掉了。如今这年月,手里有点闲钱的,除了放高利贷,哪来这么高的收益啊?

别以为这利润少了,这已经是暴利的买卖了。

搞铁路如此挣钱,权贵们快速的联合起来,摒弃了以往的矛盾,决定要在铁路这块蛋糕上切一块下来,不能让姓贾的吃独食。

海量的奏折涌入内阁,各省的官员都在上奏,要求在本省修铁路。

他们也没想过,省里有没有修路的需求,如何盈利等等。反正就是要修路。

官员这么折腾是很正常的,毕竟留官制度嘛,不会在一个地方干到死的官员,可不得嚷嚷嘛。在我的任上开始修路了,怎么也能捞一笔再走。

眼下嚷嚷最大声的,就是两江和湖广,都吵吵着要把铁路修到家乡。

这俩个地方的士绅们,还上了万人联名,要求修铁路,他们愿意出资认购股份。

这么一折腾吧,把辽东铁路的事情反而压下去了。

为啥这两个地方的士绅如此上心呢?难道是因为他们热爱家乡么?

还真不是。

这两个地方的士绅有钱啊,尤其是两江,多少士绅都把银子埋地下呢。

这钱埋在地下,可种不出新钱。不是不想投资,而是没机会啊。现在机会出现了,那不得上心啊?

更关键的是,主事人是贾琏,两江那边真的很担心,祖籍两江的贾琏,因为与两江的士绅有夙怨,不愿意修这条路。什么,贾琏有修路的规划,他说你就信啊?你当黄河是摆设啊,还是当长江不存在?

与长江和黄河相比,其他河流都是小河沟了。

加上东平王世子搞出的动静不小,这两个地方的官绅们,自然就更不放心了,得争啊。

只能说,京津铁路的报表来的太及时了。

贾琏这个钓鱼佬打的窝,太馋人了。

关键这个股份一旦拿下,能往下传的。

市面上的反应太热烈了,内阁也压不住,只好往上奏。

承辉帝看着都头疼,说好的修辽东铁路,怎么变成了全国都在闹腾。

“事情你是闹出来的,朕要去避暑,你自己看着办。”承辉帝把内阁总结的意见书丢给贾琏,拍拍屁股去避暑了。这次跑的更远了,直接跑热河了。今年留守监国的人不是忠顺王,而是皇帝把李元和李亨叫来,让这哥俩抽签,谁抽中了谁留下监国。

如此的草率,贾琏知道都牙根酸。

抽签的结果,李元得到了监国的机会。

如果不是裘世安给了暗示,贾琏还真的以为,这是一次公平的抽签呢。

抽签的规则是这样的,两张签上写的都是监国,李元年龄大,他先抽。

抽完了皇帝立刻要看,看了表示,哦,李元抽中了。

承辉帝年龄越大,玩的越发的抽象,贾琏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总之知道真相后,就觉得他们的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承辉十九年的夏天,格外的炎热。

人在京城的贾琏,倒是想跟着去热河避暑,躲一下清静。奈何皇帝不许,让他留下,尽快拿出一个新铁路的方案来。

气急败坏的贾琏回到衙门,对着地图一阵冷笑,黄河天险一时半会是没法渡过了,修到济南暂时就是极限了。

办法还是有的,可以先修铁路,不修桥。

在铁路的热度面前,一个衙门就很尴尬,那就是河道总督衙门。此前的漕运总督衙门没裁撤,换了一个名称,河道总督衙门,总管天下河道。

关键是随着铁路的修通,运河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以往运河两岸的漕工们,大量的离开,南下去寻新的营生。运河的生意不好做,长江的运输还是很活跃的,另外寻一个门路,总是要活下去的嘛。再不济,去更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跟着出海闯一闯,闯一条活路出来。

河道总督上了一份奏折,讲的就是运河的困难。朝廷那边也没法子,只能顺其自然吧。

河道总督方面,也只能尽量的维护疏浚一些比较忙碌的河段,其他不忙碌的,那就顾不上了。

内阁跟着去了热河,监国的李元表示什么都不知道,还在熟悉情况。

贾琏这边就成了围攻的热点。

每天都有官员来拜访,为家乡父老争取一下新铁路的机会。

人家客气的登门,贾琏也没法翻脸啊,干脆,躲起来了。

躲哪里去呢?城内是不能呆了,躲城外去吧。

馒头庵在山里,周围的山林保护的还算不错,夏天比较凉快,也不缺储备的冰块,就躲这里吧。

贾琏带着十几个随从,出城直接来到后,说明来意,已经成为实际主人的妙玉,很是无奈的给他腾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