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再养个个把星期也就痊愈了,可以做一些低强度的工作,也就给他签字了。
重新出现在王凌面前的孟烦了看上去变化不少,干净整洁的军装显得他英武了不少,加上解决了腿患之后整个人也不再那么悲观,因此虽然现在走路还有点一瘸一拐的,但是感觉上却大不一样了。
或许,现在的他再遇见陈小醉,会毫不犹豫的把她拿下、结婚成家,不再那么自卑了吧。
其实现在最开心的应该是郝西川,因为他的伤员再也不用因为缺医少药而痛苦的去世了。
对于孟烦了这个团里仅有的几个高学历人才之一,王凌对他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因为他的高光时刻可是在沙盘推演的时候把虞啸卿的精锐们给干趴下了的,是有着成为营级乃至团级军事主官的潜力的,需要好好的培养。
加上他现在还有些一瘸一拐的,王凌也就没有让他去参加训练,而是把他打发去了关兴那里,让他跟着参谋长好好学。
刚打发走了孟烦了,迷龙又过来了。
迷龙现在的样子可跟刚见面的时候不一样了,他现在剃了个圆寸头、穿着笔挺的尉官常服、蹬着一双三接头的皮鞋(自己买的)、衣领上的上尉军衔领章熠熠生辉,加上他本来就人高马大的,整个人精神焕发,看上去年轻了不少。
就他现在这个样子,都不用等遇到上官介慈,只要出门在大街上大吼一声“我想有个家”,禅达城里有的是大姑娘、小寡妇的想嫁给他。
他和孟烦了一样,命运已经完全被王凌给改变了。
“团座,参座说的没错,那些买枪的人确实是滇军的人”迷龙来到王凌身边,低声道:“本来前两天还在拉扯呢,我看他们有点想黑吃黑的样子,但咱们团成立的消息一传开,对方的态度就变了,现在想和咱们的后勤谈,想买一批汉阳造。”
这说的就是王凌让他去卖军火来筹集军饷的事情了。
一开始,迷龙是发挥了自己在黑市里的人脉,找到了几个要买枪的土匪寨子的,但是滇西这个穷地方一共也没几个土匪寨子,能一口气吃下四百支枪的是一个也没有,所以迷龙只能尽可能的多找几个需要买枪的客户。
本来还是很顺利的,迷龙尽最大可能得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你家十支、他家二十支的谈了很多家,好不容易谈妥了,正准备交易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那些本来谈好的土匪代表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神秘中年男人,上来就要把迷龙手里的枪都给包圆了,并且还问他手里有没有汉阳造甚至是中正式,他们愿意出大价格收购。
老套筒和汉阳造都是汉阳兵工厂的产品,前者是完全仿制的委员会1888式步枪,枪管的外面被包上了一层套筒,而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的产品,不但去掉了套筒,使得整个枪身看上去修长美观,还有部分更后期的型号可以发射尖头子弹。
因此,为了区分,人们把前者称为“老套筒”、后者称为“汉阳造”,汉阳造的整体性能要比老套筒高上不少。
汉阳造家族的总产量在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之间,对比中正式的不到七十万、辽十三的二十来万、晋造六五步枪的十几万的产量,他们才是真正的抗战主力步枪,因此也有“中华第一枪”的美誉。
对方明确的表示想要汉阳造和中正式,这就不是土匪能提出的要求了,而且这件事本身又很奇怪,因此迷龙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回来向王凌汇报和请示。
恰好彼时关兴刚刚加入进来,想了一下就说这人肯定是滇军的人,让迷龙再以部队的名义和对方谈,而且价格可以要的更高一点。
彩云省因为靠近法属印度支那的原因,进口了大量的法械武器,组建了堪称国内独一份的“法械团”,装备精良、战力卓著,尤其是六十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比德械团差,堪称是“国之劲旅”了。
但是,随着战局的日益恶化,整个东华的沿海地区全部被占领,对外贸易渠道都近乎断绝,滇军的武器来源渠道自然也是越来越窄的。
尤其是其所倚重的哈奇开斯重机枪、布兰德迫击炮等法械重武器的来源,已经被印度支那殖民政府给完全断绝了——他们被小鬼子一吓腿就软了,连中央军已经付款买下来的军火都不敢放行,更别说是滇军了。
而仅仅依靠战前积攒下来的那点库存,是不足以供给滇军四个军四五十个主力团的损耗的,更何况还有数量众多的保安团、守备团在嗷嗷待哺。
为此,滇军方面派出了不少人深入到各个地方/派系之后,尽可能多的购买堪用的武器,充实已经捉襟见肘的库存。
迷龙在黑市上的大张旗鼓,自然也引动了这些人的关注,主动的找上门来了。
关兴在滇军呆了那么多年,这其中的内情自然也是了解一些的。
事实证明,他的话一语中的,在经过了几轮试探之后,王凌这边拿到番号了,对方也就直接摊牌了,直接了当的摆明了自己的身份和需求——买军火买到了中央军的头上,估计他们自己也是没想到的。
听迷龙把事情的经过讲完,王凌问道:“他们出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