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恶心人
只能说贾琏没有白努力,也可以说明中后期儒学内部自身的分裂,营造出了一个不错的环境。
后人哀明而恶清,与此有关吧。清朝用屠刀扼杀了一个民族思想的自由。
思想一旦无法自由,认知就被限制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满清统治者罪莫大焉。
新一次内阁会议上,李元对于内阁的拖沓非常直接的表达了不满。
“实学入科举一事,内阁还是要快一些的,不能一直这么拖着。”
散会前,李元点了一句之后,起身离开。
众阁臣表情凝重的恭送。
林如海作为首辅,内阁被批评了,无疑要承受最大的压力。
李清遭到林如海沉默的目光长时间注视,分管礼部的阁臣无疑压力也不小。
“我这便去一趟礼部!”李清硬着头皮也要答应下来,拖子决不好用了,否则首先倒霉的是自己。李清可不会为了同僚的利益伤及自身的前途。
内阁的压力来自何处,当然是各级官僚的利益使然。
科举是否公平的问题,不必赘述,各级官员有的是手段作弊,无非就是会不会被爆出来。
现阶段的科举利益链自上而下已经很成熟了,想要改变注定要伤及既得利益者。
所以,反对科举改革的不是内阁,而是从礼部到最底层的县令。
加入实学的内容后,很多事情就不保险了。因为这条利益链上的很多人,自身是不懂实学的。
林如海嘴上不说,回到办公室后,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皇帝是故意在折腾,或者是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与希望平稳的内阁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现任内阁在承辉帝时期,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持稳定。
林如海晋级首辅之后,承辉帝已经没多少变革的动力了。皇帝凡事求稳,还能指望内阁求变么?
当内阁与皇帝之间发生矛盾,要么内阁改变,要么皇帝换人。
如何与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相处,这是林如海这个首辅必须面对的答卷。
林如海第一时间想到了贾琏,与这个女婿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在成为首辅的同时出现了变化。
一开始是贾琏刻意保持距离,后来是贾琏多次与内阁作对,发展到现在翁婿之间关系不那么和谐了。
毫无疑问,贾琏属于激进的变革派,并且整出了很多新样。承辉帝年间的各种新事物,多数是贾琏一手搞出来的。
从结果看很不错,但是因为利益分配出了问题,贾琏为首的这个团体,在林如海看来危机四伏。贾琏个人乃至贾家,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尤其是在新君登基之后,林如海内心是非常担心贾琏,但凡新君李元表现出哪怕一丁点对贾琏的不满,他都会遭到最凶残最猛烈的围攻。
现实让林如海大跌眼镜,贾琏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稳健,非常丝滑的成为了新君李元倚重的大臣。
并且李元还要借助贾琏的实学理论,对现有的科举制度发起冲击。
下值之前,林如海派人去通知贾琏,下值后去林府一趟。
贾琏接到通知时并不意外,如果林如海到这个时候还不主动联系自己,他就不够格坐在首辅的位子上,届时贾琏将带头倒林。
下值后的贾琏派人回家通知一声,自己带着随从来到林府。
林如海已经先一步回到家里,管家亲自在门口等着,贾琏一到便被领进书房。
“你到底要做到何等程度?”林如海待贾琏落座后,迫不及待的发问。
贾琏笑着反问:“林相以为,当今朝局如何?”
林如海没想到他会如此反问,本能的思索了一番之后才答道:“总体而言,国家安定,朝廷内部基本稳定。”
对于贾琏称呼职务,林如海并没有太在意,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无论内外,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贾琏很不客气的反驳林如海的观点。
林如海并未动怒,反而很冷静道:“愿闻其详!”
贾琏道:“先说外部,欧洲列强已经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威力,各国陆续进入工业化。眼下欧洲正在进行一场养蛊似的战争,必将大大的推动欧洲军事理论和科技的进步。如果我方一成不变,二十年后战争结束,欧洲在军事方面不难赶上我国甚至超越。届时,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列强,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注定要与我国争夺南洋周边的各国。到时候,只要一场战役的失败,先帝所有变法的成果都将付之东流。”
林如海听了面露凝重,还是反驳了一句:“言重了!我天朝泱泱大国,疆域广阔,即便丢失了海洋,也不至于危及根本。”
贾琏厉声道:“非也,一旦南洋有失,内部矛盾注定要集中爆发。届时朝廷内部党争必将激烈,非此即彼。底层百姓无以为生揭竿而起,处处烽火。外敌趁机登陆可以想见,有史书为证,贾某并非危言耸听。实际上林相很清楚,先帝的新政并没有触及内部问题的根本,不过是浅尝即止。先帝是通过对外扩张来缓解内部矛盾,这点非常的肯